
韩勃,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青岛人。2014年10月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获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副院长,济南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水利部水工程安全保障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22),齐鲁青年学者(2016)。
主要从事海上风电和海洋岩土工程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相关领域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等。在Ocean Engineering、Geotechnique、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等海洋和岩土工程领域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6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EI检索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4项(美国专利3项、第一发明人16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应邀作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特邀报告11次。参编水利行业标准1部、参审能源行业标准1部,科研成果纳入国家标准1部、能源行业标准1部。
针对大型海上风机提出的一体化耦合设计方法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在福建、江苏、山东、辽宁30余个海上风电场成功应用(占全国累计装机31.5%),所应用工程每年节省标煤1065万吨、减少CO2排放2697万吨。成果获2021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位)、2021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2位)、2021年中国电建科学技术一等奖(第3位)、2021年齐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2位)、2020年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位)。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持教改项目7项(包括省教改重点项目、省一流课程教改项目),参与教改项目11项(包括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均前3),省级一流课程1项(第1)。指导学生获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和校级奖励4项,个人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优秀指导教师8项。主力申请的“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新工科专业于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教育部“亚洲校园”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负责人。
研究方向Research Interests:
1. 海上风电与海洋岩土工程
2. 水工结构智慧检测、监测与诊断
学历背景Education Background:
2004.9—2008.6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士学位)
2008.9—2010.10
河海大学,水工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2010.10—2014.10
帝国理工学院,岩土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14.10—2016.10
帝国理工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16.11—至今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5—至今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副院长
学术兼职Academic Memberships:
· 英国地震与土木工程动力学会委员(SECED)
· 中国水利教育协会高等教育分会理事
· 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 山东大学国际合作联络教授
· Sensors特刊主编
· 《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青年编委
代表性科研项目Research Projects:
· 复杂海洋荷载下大型单桩风机一体化分析方法及智慧监测诊断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主持
· 大型嵌岩单桩海上风机“流体-风机-海床”一体化分析方法及多场耦合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 复杂海洋荷载下大直径单桩海上风机破坏机理及智慧监测预警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
· 海上风电结构实时智能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公益类专项),主持
· 轨道交通隧道病害综合检测装备与健康诊断系统,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2位
· P1和P2波在饱和土体介质中相互转换和传播机理及其对土石坝地震响应影响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主持
· 土动力学与海洋岩土工程,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项目,主持
· 植入型嵌岩单桩海上风机海床岩石弱化机理及承载特性现场检测方法,中电建华东院科研项目,主持
· 复杂荷载下海上风电大直径嵌岩单桩设计优化与安全分析关键技术,中电建华东院科研项目,主持
· 典型海上风电场海床土体阻尼比及风机基础振动特性研究,中电建华东院科研项目,主持
· 基于PISA方法的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基础智能优化设计软件平台研发,中国海装科研项目,主持
· 大型海上风电基础冲刷防护“固化土”研制及施工工艺研究,中电建华东院科研项目,主持
· 隧洞混凝土裂损自动检测与智能识别研究,内蒙古引绰济辽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项目,主持
· 隧道检测设备试制与病害反演分析模型研究,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计划项目课题,主持
· 吉林西部供水工程地震荷载下边坡稳定研究,吉林省水利厅科研项目,主持
·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跨越海泊河行洪影响研究,青岛市工程咨询院科研项目,主持
代表性期刊文章(10篇)和专著Journal Articles and Books:
· Han B.*, Wang B., Dai S., Hou X. and He B. (2022). Bearing failure mechanism of rock-socketed monopile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 weathered-granite seabed. Marine Georesources and Geotechnology, online.
· 张柏楠, 韩勃, 代松, 何奔, 赖踊卿. (2022). 基于FDEM的大型海上风机嵌岩单桩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 Dai S., Han B.*, Wang B., Luo J. and He B. (2021). Influence of soil scour on lateral behavior of large-diameter offshore wind-turbine monopile and corresponding scour monitoring method. Ocean Engineering, 239: 109809
· Dai S., Han B.*, Wang B., He B. and Liu J. (2021). Morphologic analysis of hysteretic behavior of China Laizhou Bay submarine mucky clay and its cyclic failure criteria.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81(1): 52
· Dai S., Han B.*, Huang G., Gu X. and Liu J. (2020). Failure mode of monopile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 soft clay under complex marine loads. Marine Georesources and Geotechnology, , 40(1): 14-25
· Liu J., Cui L., Zhu N., Han B.* and Liu J. (2019). Investigation of cyclic pile-sand interface weakening mechanism based on large-scale CNS cyclic direct shear tests. Ocean Engineering, 194: 106650
· Han B.*, Zdravković L. and Kontoe S. (2018).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site response due to vertical ground motion. Geotechnique, 68(6): 467-480
· Yang Z., Yuan J., Liu J.W. and Han B.* (2017). Shear modulus degradation curves of gravelly and clayey soils based on KiK-net in-situ seismic observation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143(9): 1-18
· Han B.*, Zdravković L. and Kontoe S. (2016).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of compressional wave propagation in saturated soil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75: 93-102
· Han B.*, Zdravković L. and Kontoe S. (2015). The stability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eralised-α time integration method for dynamic coupled consolidation analysis.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64: 83-95
· 海上风电桩基承载性能宏细观机制,科学出版社,ISBN:978-7-112-26820-7,共同主编
代表性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项)Patents:
· 韩勃, 张柏楠. 一种海上风机一体化多向加载模型试验装置, 中国, CN202210278649.4 (发明专利)
· 韩勃, 张晓, 刘健, 解全一, 崔晓琳. 一种岩土结构动力安全设计不排水分析适应性判别方法, 中国, 201810325500.0 (发明专利)
· 韩勃, 崔晓琳, 刘健, 解全一, 张晓. 一种循环双曲线弹塑性土体本构模型及其应用方法, 中国, 201810385648.3 (发明专利)
· 韩勃, 解全一, 刘健, 李选正. 一种岩土材料非线性特征的分析方法, 中国, ZL201710248539.2 (发明专利)
· 韩勃, 解全一, 刘健, 李选正. 一种岩土材料非线性特征的分析系统, 中国, 201710248453.X (发明专利)
· 韩勃, 王保刚, 代松, 黄国香, 李承航, 张浩东,单桩基础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发明专利)
· 韩勃, 张柏楠, 李维国. 一种岩石双扭试件裂纹亚临界扩展断裂能仿真方法, 中国, CN202110083452.0 (发明专利)
· 韩勃, 张柏楠, 李维国. 任英杰. 甘高源. 一种输水管道运行期病害水下检测装置, 中国, CN202110061552.3 (发明专利)
· 张柏楠, 韩勃. 2D/3D岩土工程有限-离散元耦合数值模拟软件(FDEM)V2.1. 登记号: 2022SR0709211. 授权日期: 2022.2.28
· 韩勃, 耿飞. 全要素动态感知智慧海上风电安全监测预警系统V2.0. 登记号: 2019SR0249683. 授权日期: 2019.3.14
科研获奖Research Awards:
· 2021年,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北方平原水库围坝水损病害立体化感知与诊断关键技术,第2位
· 2021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复杂岩基大容量风机嵌岩单桩基础设计-施工-全寿命监控关键技术,第2位
· 2021年,中国电建科学技术一等奖:岩基海床大型风机单桩-桶复合基础关键技术研究,第3位
· 2021年,齐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平原水库运行期动态感知与智慧诊断关键技术,第2位
· 2021年,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复杂岩基大容量海上风机单桩基础设计-施工-全寿命监控关键技术,第2位
· 2020年,中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二等奖:岩基海床大型风机单桩基础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第2位
教育获奖Educational Awards:
· 2022年,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党建引领思政+产教深度融合”大土木“通专跨融”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第2位
· 2022年,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老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
· 2021年,山东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基于“亚洲校园计划”的基础设施领域研究型领军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第1位
· 2021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党建引领思政”与“产教深度融合”的大土木“通专跨融”新工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第3位
· 2021年,山东省一流课程:大型引水隧洞调压系统虚拟仿真系统,第1位
· 2021年,山东大学优秀班主任
· 2021年,山东大学土建学院“十佳导师”
· 2019年,山东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奖
· 2018年,山东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 2018年,山东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 2017年,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
· 2017年,山东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联系方式Contacts: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7922号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土建与水利学院
邮编:250061
电子邮箱: bo.han@sdu.edu.cn